您的位置:主页 > 历史秘闻 > 正文

洪武四大案哪个是冤案(洪武四大案前后顺序)

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7:09
明朝时,地方每年都需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并核对财政收支账目,地方所呈报的账目必须与户部审核后的账目完全相符才能结算,但凡有一项不符就必须退回重新造册。

明初四大案指的是哪四个案件?都是冤案吗?

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,分别是洪武十三年(1380年)的胡惟庸案,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(1376年或1382年)的"空印案",洪武十八年(1385年)的郭桓案,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的蓝玉案。

主导者是朱元璋,其目的有排除异己、加强统治、整顿吏治、惩治贪污等,可谓是公私兼备。

"空印案"

明朝时,地方每年都需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并核对财政收支账目,地方所呈报的账目必须与户部审核后的账目完全相符才能结算,但凡有一项不符就必须退回重新造册。

因为账目繁多复杂,难免有不一致的时候,这样一来,办事官员就必须多次返回原地盖章,古代的交通不便,往返路途遥远,耗时耗力,一来一回,几个月就过去了,所以地方办事官员都会提前准备好盖过印的空白账册以备不时之需。

这是从元朝开始就沿袭了上百年的惯例,朝廷也一直没有明令禁止。但是,朱元璋得知这种做法后却勃然大怒,怒的是各级官员不照章办事,可能引起上下官员一起贪腐,是欺君重罪。

朱元璋想规范化办事流程,取缔“先印而后书”的官场潜规则,于是痛下杀手,主印官员(即掌握印把子的人)处死,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远方。地方受到牵连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,明朝大儒方孝孺他爹方克勤就是因“空印案”而死。可见含冤而死的不在少数。

《明史·刑法志》和吴晗的《朱元璋传》都认为朱元璋在空印案中杀人数万,而方孝孺在《叶郑传》却说空印案中被杀人数不过数百。

胡惟庸案

胡惟庸,明朝官方认可的最后一任宰相。朱元璋是个很专制的皇帝,不愿意让任何人代替他对国家事务做决定。而胡惟庸对权力也很执着,过于独断专行,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,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,就擅自加以处理。引起朱元璋的忌讳,认为朝中有一批人在支持胡惟庸,才会让他有这么大权力和胆量来做这些事情。

洪武十二年(1379年)九月,占城(今越南南部)来贡,胡惟庸和当时的右丞相汪广洋等人匿而不奏,结果被太监告发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正月,涂节自首上告胡惟庸谋反。明太祖随即下令逮捕胡惟庸、陈宁和涂节等人,并以"枉法诬贤""擅权枉法""蠹害政治"罪加以处死。

胡惟庸被杀后,此案并未了结,他的罪名也在不断升级。又加上了"通倭"、"通虏"和"谋反"等罪名,并不断牵连、扩大化。

此案就像开了一个流血的口子,之后十年间,只要是与胡惟庸有过联系的,全部都以此为借口处死,夺爵。李善长、陆仲亨、唐胜宗、费聚、赵庸、金朝兴、叶升、毛麒、李伯升和丁玉等人,都因与胡惟庸有勾结而被处死 。

十年前处理胡惟庸谋反,是为了取消相权,十年后,则是为了排除异己,为皇孙上位做好铺垫。可谓冤死者甚多。

郭桓案

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、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,吞盗官粮,于是下旨查办。

小小的户部侍郎郭恒居然贪污了,明朝一年的收入想想也觉得似乎另有蹊跷。

因为大户,粮商,富户等被贪赃者要求补了空,朱元璋在《大诰》中明确质问了这些贪污者你们向商人大户借粮用什么来还?但是这些被逼无奈补空缺的大户粮商富户却被定罪为了协同者,遭到了杀头抄家的命运。

而这个案件更像是朱元璋剪天下富商,地主阶层的羊毛。从六部以下,杀了三万余人,搞得当官者人人朝不保夕。

蓝玉案

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,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大将军蓝玉,蓝玉可谓明朝洪武年间最大功臣。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,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。平时与蓝玉有关系较好的许多将校,也都被定为"逆党",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。因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1.5万人,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 。

至此,朱元璋只相信他的儿子们,他们手中兵权才会让朱元璋放心,而外人不能掌握兵权,对朱家天下有丝毫的威胁。

而这些冤死的英魂,都是为朱家打下天下英雄。

血流成河、斩杀数十万官员的洪武四大案是怎样的?

洪武四大案分别是胡惟庸案、空印案、郭桓案、蓝玉案,分别发生在洪武十三年、洪武九年、洪武十八年、洪武二十六年。

胡惟庸被杀是因为他掌权之后,太过目中无人,甚至有的时候还无视朱元璋,最终惹怒朱元璋被杀。胡惟庸这个人有点傻,没有刘基和李善长看明白许多事情,在他干掉刘基之后,他以为自己就是胜利者,其实不然,谁能够取得胜利,都是朱元璋操控好的。于是,胡惟庸越发猖狂起来,不断排挤其他官员,更为过分的是本来要送到朱元璋手中的奏折却被他拦截下来,这些事情朱元璋并不是不知道,只是忍着罢了,目的就是为了废弃宰相制度。后来,朱元璋终于忍不了了,抓住机会将胡惟庸给杀了,借此将宰相制度也废除了。

空印案其实是一件冤案,这也是当时财务制度的缺陷造成的。在当时,地方每年的财务报告都要上交到中央,但是遇到一些粗心的官员会搞错,这样的话就要来回往返的跑,距离近一些还好,远一些的来回要好几个月,这就很麻烦,于是就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,就是印空文册,这件事朝中上下都知道,就是朱元璋不知道,后来朱元璋知道后十分愤怒,就将全国主印的官员全都给杀了。在杀了的人之中不乏一些清正廉洁的好官。

郭桓案是一件贪污案,就是因为他贪污了大量的钱财,金额十分巨大,影响也十分的远。朱元璋向来十分讨厌贪官,而且郭桓贪污不择手段,数目触目惊心。后来经过追查,发现牵连的人遍布六部。朱远璋也是非常的果断,将六部除了尚书侍郎之外全部杀光,不仅如此,受牵连的地方官员也全部杀光,因为这件事朱元璋杀了至少万余人。

蓝玉案是因为蓝玉自以为功劳很大,做了许多恶事,而且还走私盐,最终引发朱元璋不满被杀。蓝玉在军营中擅自废除将校,有的时候还不听朱元璋的命令,后来因为擅闯喜峰关被朱元璋猜忌。后来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,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蓝玉。

洪武四大案哪个是冤案(洪武四大案前后顺序)(1)

 

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: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牺牲品,胡惟庸死的有点冤

1368年,大明建国,曾经的和尚、乞丐朱元璋神奇般地做了皇帝。在 社会 最底层摸爬滚打几十年、在波诡云谲的乱世中存活下来的朱皇帝,十分缺乏安全感,他怀疑一切,用审视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一切,生怕别人夺走属于自己的权力、财富。

但朱皇帝又很无奈,他不得不将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分出一部分给自己的“兄弟们”,原因很简单,这些兄弟和他一起刀头舔血多年,自己的一切也都是兄弟们卖命打下来的。现在建国了,是该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了,你老朱要是舍不得封赏,那我们就造你的反。深谙人性阴暗的朱元璋怎么能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呢。于是,1370年,朱元璋一口气封了150位功臣为公、侯、伯爵,心里不愿意,但不得不封。

实际上,在讨论大明建国制度安排的时候,有一个人为了官位让朱元璋十分不高兴,他就是李善长。朱元璋身边有两大势力集团,一是淮西派,这一派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,李善长是这一派的首领;另一派是浙东派,为首的是刘伯温。淮西派比浙东派势力稍微大一点,李善长功劳也最高,建国后安排工作岗位,丞相非他莫属。可李善长不知道犯了哪根筋,几次和朱元璋说他工作范围有点模糊,有些事不好管。这是变相的和朱元璋要官位,当然能让其满意的只有丞相一职。朱元璋心里的丞相人选也是李善长,但我给你是一回事,你李善长主动要就是另一回事,急不可耐地想和我分权,你什么意思?

李善长毕竟也干了十几年,居功至伟,朱元璋心里不高兴,但为了稳定和情面,最后还是任命李善长为开国丞相。但不满的种子却在心里种下了,并下定决心找个时机把所有分出去的权力拿回来,这也为后来胡惟庸案埋下了伏笔。

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,小跟班,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,胡惟庸只得到了一个参知政事的职位,就是丞相的副手,不过李善长却把胡惟庸作为自己接班人培养。在李善长的庇护下,胡惟庸官做得一帆风顺,加上他做事勤恳、谨慎,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。于是,在李善长退休回乡的时候,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作为丞相人选,但刘伯温却反对这个提议,这也成为胡惟庸后来害死刘伯温的动机。

1371年,在李善长的助力下,胡惟庸出任右丞,上司是原来的左丞相汪广洋。不过不久,汪广洋因为只吃饭不干活,被眼里不揉沙子的朱元璋踢到广东,胡惟庸顺理成章地升为右丞相,并且是独相,一直干到1377年。在这个过程中,胡惟庸站住脚跟后,开始贪腐、培植自己的势力,呈递给皇帝的奏折他要先看一遍,对自己不利的扣下不发,有些生杀大事不报皇帝自己做主办了。

眼睛明亮的朱元璋看着胡惟庸的表演,决定适时给他提个醒。1377年,汪广洋被从广东调回中书省担任丞相,分了一部分胡惟庸的权力。但是,汪广洋依旧是只吃饭不干活,任由胡惟庸继续一家独大,让朱元璋十分不满。1378年,朱元璋下令“天下奏折不得关白中书省”。“关白”是官员们给皇帝的报告,按规定要正本副本各一份,正本准备给皇帝,副本中书省和丞相先审阅,重要的给皇帝,不重要的中书省就处理了,这也是为什么胡惟庸能先于皇帝看到奏折,并可以自行处理的原因。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,所有奏折都呈递给我批阅,不用你们中书省了。这两件事到底引没引起胡惟庸警醒,没有记载。

1379年,大明发生了占城国进贡事件。就是占城国来进贡,汪广洋和胡惟庸竟然没有告诉朱元璋。事后这件事被捅了出来,朱元璋大怒,汪广洋和胡惟庸只好磕头谢罪,并把责任推给了礼部,而不甘背锅的礼部把责任又推给了中书省。这时,御史中丞涂节把胡惟庸毒死刘伯温的事情揭露出来,朱元璋问汪广洋,汪广洋说他不知道这件事。暴怒的朱元璋将汪广洋先是贬到海南,后又赐死。但是事情的主角胡惟庸当时却没有被治罪,直到第二年1380年因涂节再次说胡惟庸谋反被抓,没有审问,被抓当天就被处死了,随后3万多人被牵连诛杀,成为洪武大案之首。这里要强调一下,什么朱元璋去胡惟庸府看祥瑞,什么云奇告密,基本不实,《明史》中没有一点记载。

那么,胡惟庸的死到底冤不冤呢?多少有点冤。先说胡惟庸贪腐,那个官员不贪腐呢,靠着大明那点微薄的工资别说维持体面生活了,就是维持基本生活都难,不贪活不下去啊。说任用私人,培植自己的势力集团,从1373年开始,一直到1384年止,大明帝国就没有科举考试,官员的任用都是靠推举,谁会推举外人,谁不推举自己信得过的人呢,最后成为势力集团是必然结果。占城国进贡事件,汪广洋和胡惟庸完全是按照《大明会典》要求办的,不光是占城国,其他藩属国也是如此操作。朱元璋翻脸不认自己定下的制度,身为下属的胡惟庸只能自认倒霉。说胡惟庸谋反,因为他当天被处死,一份口供都没有,导致最后也是朱元璋一家之言,让人怀疑。

关于胡惟庸谋反一事,很多史学家都持怀疑态度,认为就是朱元璋的一个借口,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斗争。清代人更是为这件事造了“凿空说鬼”一词,说胡惟庸谋反纯粹子虚乌有。

从朱元璋的角度出发,胡惟庸必须死。 历史 的经验证明,相权与皇权是对立关系,相权多一分,皇权就少一分。偏偏胡惟庸所代表的的相权已经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皇权。1370年,朱元璋安排浙东派的杨宪进入中书省担任丞相,杨宪因为自己哥哥杨希圣痛恨李善长,于是一进入中书省就开始诋毁李善长,挑起了权力斗争。这让朱元璋十分无奈,为了大局迅速处死了杨宪。但是李善长和胡惟庸抓住这个机会,将杨宪案硬是扯到浙东派头上,将浙东派击败。其结果是原来相互制衡的淮西派与浙东派,变成了一家独大的淮西集团,并架空了朱元璋的皇权。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呢。

要么不干,要干就干绝的朱元璋不想和相权扯皮,他要彻底废掉相权。但是他也明白,丞相这个职位存在了几千年,不是你朱皇帝一句话就废了的,要有一个好的理由。于是朱元璋选择了忍耐,从1370年一直忍到1380年,让胡惟庸折腾吧,让他得意吧,让他犯错吧,让世人痛恨他吧。直到1380年,朱元璋认为火候差不多了,一下子除掉胡惟庸,废掉丞相,将权力收回自己手中,并留下旨意,今后朱家任何皇位继位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恢复丞相。

1380年,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度后,立即着手收回军权,废除大都督府,建五军都督府,将军权一分为五,没有皇帝的命令,兵部无权指挥军队。随后是司法权,在朱元璋主导下也大变样。这样一来,皇权一家独大,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存在都被消灭。

洪武四大案分别都是什么,真相到底如何?

很多人都听说过宋朝不杀士大夫,其实是源于宋太祖于建隆三年(公元962年)立下的一个“誓约”:

“密镌一碑,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,谓之誓碑……誓词三行,一云:‘柴氏子孙有罪,不得加刑,纵犯谋逆,止于狱中赐尽,不得市曹刑戮,亦不得连坐支属。’一云:‘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。’一云:‘子孙有渝此誓者,天必殛之。’”(《避暑漫抄》陆游)

宋朝的皇帝对这一“祖宗成法”大体上遵照不渝,算得上例外的除了钦宗时期诛杀“六贼”(六贼只有王黼、梁师成、朱勔能算是例外,李彦、童贯是宦官,而蔡京为病逝)和高宗时期诛杀张邦昌以及陈东、欧阳澈两个书生。至于众所周知的风波亭“莫须有”冤杀忠良一案,其实也算不上违背祖训,毕竟岳飞等人是武将,而非士大夫。

要不是倒霉的赶上“靖康之耻”,“六贼”在宋朝奸臣中还真排不上号。宋朝算得上是最为善待士大夫的朝代,如果要找个反例,那就非明初洪武年间可比了。不幸投胎在这个倒霉时代的士大夫们,摊上倔老头朱重八这么个主儿,只能怨自己前世不修,生在洪武了。

老朱杀人都杀出花儿来了,比如剥皮楦草。洪武大帝杀起士大夫来,那是不分时间、地点、场合的,只跟心情与需要有关,因此相关事件数不胜数。比较大的几起如“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,十三年连坐胡党,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,二十三年罪妄言者。”都是“大戮官民,不分臧否。”(《明史·卷一百三十九·列传第二十七》)但是影响最大的还属洪武年间的“四大案”。

先按照时间顺序,简单说下“四大案”。

1、胡惟庸案。

胡惟庸,濠州定远人,于元至正十五年投到朱元璋麾下,吴元年晋为太常卿,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政知事,六年为丞相,十年后与汪广洋为左右相。

洪武十二年,占城使者入贡未奏一事案发,汪广洋被胡惟庸推出来当替罪羊被赐死。次年,御史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图谋造反,朱元璋将二人一同处死。

老胡挺惨,连幅正经画像都没传下来。之后,胡惟庸谋害刘基、妄传符瑞、勾结边将、外藩欲图谋反等事曝光,于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复追胡惟庸之案。陆仲亨、费聚、李善长、林贤、封续等皆被处死,株连受死者3万余人,其中含封侯者20多个,并颁《奸党录》于天下。此为洪武一大案。另插一句,胡惟庸也是中国两千年王朝史中的最后一位丞相。

2、空印案。

明沿元之故事,每年地方长官须遣官吏到京师户部,核对其所缴纳中央的钱粮、军需事宜。为免因为小的疏漏多次往返空耗时日,相关吏员往往持预先写成的空印文书到京办事,在查核无误后再加盖印信,并循为常例。

其实像空印案这种事,真要深究起来一抓一大把。洪武十五年(也有史载称是洪武九年),此事为朱元璋察觉,认为是官吏勾结作弊的欺君大罪,因此处死数百人,佐贰榜责充军者又有数百人。

此为洪武二大案。

3、郭桓案。

洪武十八年,朱元璋怀疑户部侍郎郭桓勾结吏部尚书赵瑁、刑部尚书王惠迪、工部侍郎麦至德等人贪盗官粮,下令“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,赃七百万,词连直省诸官吏,系死者数万人。核赃所寄借遍天下,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。”(《明史·卷第九十四》)。

此为洪武三大案。

4、蓝玉案。

蓝玉是胡惟庸的老乡、常遇春妻弟,勇敢善战,屡立战功,其中以捕鱼儿海大破北元而名震天下,官拜大将军、凉国公。

蓝玉最大的功绩就是捕鱼儿海一战,基本摧毁了北元小朝廷

蓝玉手握军权却骄横不法,屡次触怒朱元璋。洪武二十六年,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,于是朱元璋将蓝玉处斩、诛三族,并剥皮实草,传示各地。同时蓝玉的军中僚属因株连被杀者达1.5万人,因此被列入《逆臣录》的包括傅友德、冯胜、王弼等一公、十三侯、二伯。

此为洪武四大案。

再给“四大案”定性:虽然不能说全是冤案,但其实都挺冤的。

“四大案”中,“郭桓案”为经济案件,“空印案”为行政案件,另两起只能定性为屠戮功臣了。

郭桓案——郭桓或许不冤,但冤的是粮商富户。

郭桓案中,郭桓的罪状是利用职权,私吞太平、镇江等府的赋税和浙西的秋粮,还巧立名目中饱私囊,导致大明朝廷共损失粮食2400万担——这可是个极其可怕又不可思议的数字。毕竟在该案爆发的那一年,明朝全部的粮食产量才约为2089万担(《太祖实录》卷一七六)。虽然有史料记载(没找到出处)洪武二十六年官仓储粮达7180万担,但是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,就能侵吞掉大明朝将近30%的储粮,也太过夸张了一些。

朱元璋专权而且勤政,据说一天工作18个小时、处理近千份奏章。尤其是粮食作为定国之本,突然间少了一年的产量、近三分之一的储备这种天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发现不了?即便有瞒报、漏报,可别忘了老朱可是特务干预政治的首创者,锦衣卫连大臣被老婆揍了都能查到、市场物价波动也是每日一报,怎么可能对郭桓贪盗如此之巨无动于衷?再说还有御史监察,那可都是些为了求名连命都可以不要的主儿,郭桓即便勾结,也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。

锦衣卫没有小说里传的那么神,但是想瞒过其耳目也非易事

所以,郭桓案很可能就是朱元璋的一个钓鱼游戏。

郭桓贪盗应该不假,被株连的高官也许不冤,“赃七百万”看上去也不离谱,但是窃以为“核赃所寄借遍天下,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”——那些被逼无奈为郭桓等人补空缺的粮商富户被定罪为了协同者、被杀头抄家才是老朱的目的:能一下子搜刮将近全国一年产量的粮食以补国用,朱元璋是不介意砍下几万颗脑袋的。而且老朱也不用担心因此身负恶名,杀掉该案的主审官吴庸以平民愤就行了,反正对于深谙帝王权术的朱元璋来说,臣子就是替他背锅的,而且还用之不竭,多好!

空印案——可能是朱元璋为了“杀鸡儆猴”下的一手闲棋。

翻资料,发现不少人认为空印案是朱元璋的学识和见识问题——说实话,对此说只能付之一笑,因为这种说法实在是太小看老朱了。

朱元璋出身微末,最开始可能大字都不认识几箩筐。不过老朱极其好学而且肯下苦功,在成事、尤其是称帝之后,他的学识即便说不上出类拔萃,但也非常人可比。在见识上,他虽然有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,但是寻常的治政理事根本不在话下,要说朱元璋不知道“元时,官府府于文有先署印,而后书者,谓之‘空印’,洪武建元以来,相沿未改”(《中外历史年表》,翦伯赞主编,由三联书店出版)这类故事,可能性基本没有。

能写出《咏菊》的老朱,谁敢说他没文化?

这类旧习虽属于未成文法,但是确实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大有益处,若是相关官员事先呈报奏知,想必朱元璋也不会反对。可问题就出在两点——首先是相关官员没跟老朱提过这个茬儿,其次时间点比较敏感。两年前(洪武十三年)朱元璋刚刚斩了“不奏辄行”的胡惟庸,又罢左右丞相、废除中书省,摆明了是要削臣权、集君权,可是这帮不长眼的官儿们还敢以“旧习”为名自作主张,妄行“空印”之事,在老朱看来就是记吃不记打,属于再明显不过的“欺君”大罪了。

所以杀几百“长吏”、再充军几百人,应该是朱元璋的一招“杀鸡儆猴”——行“空印”事或许无错,但未禀明君上便妄自行事就是大罪。

这也算是老朱提前敲打了一下那些随他打天下、又随他治天下的功臣悍将——勿谓言之不预也,再不老实,下次宰掉的可就不是几个倒霉的“长吏”了。

胡惟庸案——朱元璋扫除集权路上的一块碍脚石。

老朱安在倒霉鬼胡惟庸身上的罪名一大堆,大体可以归纳为专权用事、任人唯亲、不奏辄行、阴杀大臣、妄传符瑞,而最严重的就是勾结边将、欲图谋反了。

还有那个神奇的太监云奇,能“预知胡惟庸逆谋,力阻高皇帝行驾,死瓜槌下”(《见闻杂记》),不惜一死揭穿了老胡的阴谋,也算是在大明王朝层出不穷的坏蛋太监中难得的一个正面典型了。

阉宦之祸是明朝政治特色,不过云奇这个太监似乎是臆造出来的

老胡这个人吧,才华是不用说的,骄横跋扈也可能是有的。不过他也算是朱元璋的老班底,跟在老朱屁股后边20多年,难道会不知道自己这位主公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? 在这种情况下还想造反,难道是嫌自己活得太长?

更何况想必老胡自己也明白“秀才造反,十年不成”的道理。

其实胡惟庸案说白了,就是老朱当上皇帝一开始搞的“复汉制、区胡汉”有点过火,他后悔了,所以要收臣权、集君权。

在朱元璋之前,皇帝想要集权在历代王朝中基本就是做梦

自科举制兴起,唐宋两朝的君权受到极大的抑制,“与士大夫共天下”成为当时君臣关系的真实写照。可是在好猜忌而且权力欲极大的朱元璋眼里,这却成了对于君权的极大侵犯,是对帝国稳定的极大威胁,所以必须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,彻底废除以宰相制度为代表的文官体制。

早在洪武十一年,朱元璋便已下令“奏事毋关白中书省”(《明史·卷二·太祖本纪》),次年杀右丞相汪广洋,再次年杀左丞相胡惟庸、罢左右丞相、废除中书省,其事由六部分理。十年后,再杀李善长、赵庸、朱亮祖等一公二十一侯,彻底摧毁了能对君权造成威胁的文官系统。洪武二十八年,老朱又对这个历经17年的大案做出总结,其实也道出了自己的初衷:

“自古三公论道,六卿分职。自秦始置丞相,不旋踵而亡。汉、唐、宋因之,虽有贤相,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。我朝罢相,设五府、六部、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衙门,分理天下事务,彼此颉颃,不敢相压,事皆朝廷总之,所以稳当。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,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,文武群臣即时劾奏,将犯人凌迟,全家处死。(《明会典·卷二·皇明祖训》)

所以什么专权、欺君、勾结、谋反不过是是个借口,以明朝刑讯之酷烈,三木之下,什么口供搞不出来?胡惟庸或许有罪,但最大的罪过,其实就是挡住了老朱集权的路罢了。

蓝玉案——太子朱标的陪葬品。

在没有蓝玉口供的情况下,《明史》和《明实录》将蓝玉谋反的证据归结为:其一为“玉不乐居宋、颖两公下,曰:‘我不堪太师耶。’”,就是嫌官小了;其二蓝玉认为“上疑我矣”。而《逆臣录》又给蓝玉添了几条罪状:蓝玉掌全国兵权,有造反的实力;太子刚死,太孙尚幼,压不住蓝玉;蓝玉手下很能打,而且听他的话;蓝玉的亲戚靖宁侯叶升被老朱杀了,所以他有造反的理由。

罪名是两条也好、六条也罢,其实大都是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,甚至可以因此将老朱归于“预防犯罪”的优秀典型。不过爱说大实话的老朱终究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,一不小心把他掀起蓝玉案的真正原因说了出来,那就是太子刚死,而太孙尚幼。

朱标若不早死,明朝可能是另一个模样,而且应该会好得多

朱元璋自立吴王后就册封朱标为世子,并作为接班人培养了他27年。而蓝玉在洪武中后期受到老朱的重用并得以执掌兵权、屡建奇功,最大的原因就是蓝玉不但与朱标交好,而且对其忠心耿耿——也就是说,蓝玉是朱元璋留下辅佐太子朱标接班的。

如果朱标能够顺利接班,以其宽厚仁慈的性格及跟蓝玉的交情,后者想必应得善终,弄不好还能成为一代名臣良将留名青史。而以朱标的人望和能力,后来朱棣基本无望再搞什么“靖难”,而且就算打起来也未必是以蓝玉为首的一干猛将的对手。

可惜朱标早死,朱元璋立皇孙朱允炆为嗣,而年轻的朱允炆显然没有资格让蓝玉这帮骄兵悍将俯首帖耳。未除后患,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将其屠戮,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。

所以四大案中,要说冤枉,还属蓝玉最冤。

另插一句,四大案中,除空印案外,其余三案举报人或是主审官,事后都被朱元璋砍了——说起卸磨杀驴,老朱真是一把好手。

最新文章

  • 鲨鱼为什么怕海豚(声波攻击致鲨鱼昏迷其实是谣传)

    鲨鱼怕海豚主要体现在数量的优势上,海豚是一种群居意识非常高的动物,会结伴一起行动,数量最多的时候,最多能够达到10万,鲨鱼面对如此庞大的种...

    奇闻趣事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8:03:06
  • 中国最大的平原(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)

    中国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,又称为松辽平原、关东平原,它位于东北地区中部,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,由三江平原、松嫩平原、辽河平原组成,地处大、...

    世界之最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7:59:19
  • 长鼻猴的资料(一种特有动物以鼻子长而著名)

    长鼻猴是东南亚加里曼丹的特有动物,其中母猴的体重在7-22公斤,身体长度为60-70厘米,而公猴的体型比母猴大,身体一般为72厘米,尾巴是78厘米,体重为...

    探索发现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7:58:35
  • 海里的动物有哪些(海洋生物名称大全五种动物介绍)

    河豚有生活在海中的品种,也有的生活在淡水中。一般鱼类要是生气,就会举止疯狂,但是河豚不一样,它一生气身体就快速膨胀,在我们看来是很可爱的...

    环球博览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7:58:13
  • 墨香铜臭为什么被刑拘(非法出版不纳税真实性有待考证)

    关于墨香铜臭被判刑有几种说法,具体原因尚未得知,据说墨香铜臭是因为非法出版不纳税而被刑拘,网上传言在2019年的时候开展了网络文学领域存在低俗...

    奇闻趣事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7:57:27
  • 美国公认最美女明星(美国最美女明星热度榜)

    玛丽莲.梦露1926年6月1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,美国女演员,1946年7月开始出演电影。1952年5月,首次成为《生活》杂志封面人物,同年10月成...

    世界之最 发布时间:2023-07-29 17:56:46
  • Copyright © 2023 汇奇闻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!
    渝ICP备2023001382号-4